最近遇到一位病友在看診的時候這麼跟我說
「醫師,我只要治療失眠,大便呀、食欲呀…這些方面我不在乎!」
依這個論述的邏輯,推而廣之,應該也會遇到有的人說
「醫師,我只要治糖尿病,大便呀、食欲呀…等等的我不在乎!」
「醫師,我只要治椎間盤突出,其他症狀先不用管…」
然而,中醫治病是這樣的嗎?
當然,中醫有很多的流派,所以不同的流派可能有不同的看病觀點。
不過,就我而言,中醫治療的優勢在於以整體觀為考量。
特別是在面對很複雜的症狀時,能夠透過把脈,再與症狀相互參照,
最後確定「病機」ー疾病的關鍵點。
只要病機一確定,也就是診斷明確了,處方就不會迷失方向。
那麼,問大便是做什麼呢?
大便硬或者是便秘通常是腸胃積熱的表現,常常在右關或右尺出現太過的脈。
整體腸胃偏熱的體質,通常是能吃的、食欲不錯的。
相反的,大便稀、常拉肚子通常是腸胃陽氣不足的表現,右手的關或尺常會相應的出現無力的脈。
腸胃陽氣虛,可能會容易腹脹、食欲可能不好等等。
所以,問大便、食欲對於中醫的診斷是有幫助的。
近日有一個登格熱的病友就診,急性期過後還持續口渴非常嚴重,怎麼喝水都不解渴,
但是喝那麼多水,小便量也是少的,大便是稀的。觸碰他的肌膚感覺是熱的,但沒有汗出。
診脈發現:
雙手有溢脈,右大於左,並且右寸還明顯太過兼有右尺不及。
左手寸關尺基本上正常。
因此診斷上焦陽盛為主兼有陰盛。處方就只開了「越婢加朮湯」3天。
他3天後回診,口渴已經減輕,小便量也增多,肌膚的熱感也減少了。
再診其脈發現:
左手的溢脈已不見。左手寸關尺基本正常。
右手溢脈力量減弱,右尺脈力增加了,整體右手脈力還是太過。
因此還是陽盛為主的病機,處方開白虎湯、赤芍4天。
3天後詢問病人狀況,他回覆已經改善許多了。
脈診解析:
第一次的脈診提示了病人身體的偏上部位(上焦)有水飲結聚了,而身體的陽氣想通過斂降的方式將這個邪氣解除,但是陽氣的力道還不足以一鼓作氣將其化解,所以在右手的寸部呈現了正邪交爭比較劇烈的力道強的脈。也因為陽氣聚到了上焦,所以下焦的陽氣相對的虛弱了。
第二次的脈診看到右手溢脈和寸脈的脈力都減弱了,並且左手的溢脈也不見了,而且病人的口渴的症狀也減輕,小便也通暢了,代表第一次的治療是有效的,上焦的水飲已經向下解除。然而右手脈整體還是太過的,表示仍處在陽盛的狀況,因此仍要繼續用苦寒降下的方法將剩餘的熱清除。
上面的診療過程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太難理解了,
不過沒關係的!我目的在藉由這個案例揭露出運用中醫陰陽整體觀來診病的思路。
也期望多一點人理解為何中醫看病常常要問到大便、食欲等等生活上瑣碎的事情,
或對於中醫醫理有興趣的人可以作更深入的探索。
希望以後看中醫的時候不要再嫌棄您的中醫師問診囉嗦了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