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 中華日報 109年4月2日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45757
針刀醫學自1976年發展至今,以其創傷小,沒有疤痕,又沒有開刀風險的特點,已經使一部分原本需要開刀的疾病變成不需開刀即可治療,而且也縮短了病人的復原時間。「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此,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這個疾病。
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受到壓迫的疾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手部的麻木、刺痛、灼熱,並且常發生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這些症狀可能在任何時候出現,初起在騎車或拿手機講電話時感覺麻麻的,但隨著症狀加重,甚至在晚上睡覺時會讓人麻到醒來。症狀出現時患者常會藉著甩手、按摩手掌,或者舉起手來試圖讓麻感緩解;症狀嚴重者有可能還會有大魚際肌肉萎縮的現象。一般好發在中年婦女,女性的發生率約為男性的四倍。
致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為一、結構異常:如腕骨骨折、先天性腕隧道過度狹窄、腱鞘囊腫等。二、發炎性疾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三、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低下、肢端肥大症等。四、懷孕或肥胖等造成體液增加。但臨床常見的是因為工作的需要而必須長時間或反覆的從事抓握動作或彎曲腕關節的人,這些勞動會讓正中神經周圍的軟組織腫脹而造成壓迫神經的現象。比較容易有風險的職業像是打字員、廚房工作者、木匠、收銀員等。
腕隧道的解剖結構 引用:http://changting711.pixnet.net/blog/post/151583391 |
腕隧道的結構是由八塊腕骨和一條韌帶(腕橫韌帶)所組成的通道。當我們的掌心朝上時,八塊腕骨就像是腕隧道的地板和邊牆,強韌的腕橫韌帶則像是隧道的屋頂,正中神經會通過這個隧道,負責大拇指、食指、中指和一半無名指的感覺傳遞。針對保守治療無效而採取的手術治療即是切斷腕橫韌帶,以增加腕隧道的空間,緩解正中神經的壓迫。手術可分為傳統式及內視鏡兩種,傳統式的傷口約4-5公分大,疤痕也較明顯,復原時間較長;內視鏡手術的傷口約1.5公分,疤痕較小,對手部的操作影響相對較小,復原時間較短。
相較於傳統式及內視鏡手術,中醫針刀療法就更顯得「微創」了。採用針刀治療時,是透過手掌上一個約芝麻大小的進針點向腕橫韌帶下針來進行「鬆解」,而不是像外科手術般「切斷」韌帶。下針的路徑會避開正中神經的走行位置,因此不需擔心會造成它的傷害。術後手掌上的進針點一般在2-3天左右即可自行癒合,不影響手部的日常操作,整體復原的時間大約在2週左右。所以,用針刀的微創鬆解術來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比起外科手術顯得更為簡便。對於經保守治療而效果不佳的患者,針刀療法是值得嘗試的另一個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